世界還沒有達到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
如果世界要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huai)影響,各國只有有限(xian)的時間(jian)采取行動。以下是為什么2021年可能(neng)是對(dui)抗(kang)全球變暖的關鍵(jian)一年的五個原因。
新冠肺(fei)炎是2020年的(de)大(da)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de)。
但希望,到2021年底,疫苗(miao)將(jiang)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將(jiang)更(geng)多地(di)談論氣候,而不(bu)是冠狀(zhuang)病毒。
對于應對氣候(hou)變(bian)化而言,2021年無疑將是(shi)艱難的一年。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si)(Antonio Guterres)認(ren)為這是一個“成敗攸關”的(de)時刻。
所以(yi),本著新年(nian)的(de)樂觀精神,我認(ren)為2021年(nian)可能會讓末日論者(zhe)感到(dao)困惑(huo),并(bing)看到(dao)全球在氣候問題上的(de)雄心取得突破。
1.關鍵的氣候會議
2021年11月,世界各國領導人將齊聚格拉斯哥,參加2015年具有里程(cheng)碑意義的巴黎會議的后(hou)續會議。
巴黎峰會之所以重要,是(shi)因為這是(shi)世界上(shang)所有國(guo)家首次(ci)聚在一(yi)起,一(yi)致同意幫助解決(jue)這一(yi)問題。
問(wen)題是(shi)當(dang)時各(ge)國對削減碳排放的承(cheng)諾遠未(wei)達(da)到大會(hui)設定的目標。
在巴黎(li),世(shi)界各國一致(zhi)同意,到本世(shi)紀末,將全(quan)球氣溫增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qian)水(shui)平高出2攝氏度的(de)水(shui)平,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de)最嚴重影(ying)響。其目標是盡(jin)可能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我(wo)們偏離了軌道。按照目(mu)前的(de)(de)計劃,全球氣溫將在12年或更(geng)短的(de)(de)時間(jian)內突破(po)1.5攝(she)氏度的(de)(de)上限(xian),并在本世紀末達到3攝(she)氏度。
根據巴(ba)黎協議的條款,各國承諾每(mei)5年回來(lai)一次,提高他們(men)的碳(tan)減(jian)排目標。這將于2020年11月在格拉斯哥舉行。
大流(liu)行讓這一切付諸東流(liu),會議(yi)被推遲(chi)到了(le)今年。
因此,格拉斯哥(ge)2021年(nian)為我們提供了一(yi)個論壇,在那里我們可以加快(kuai)碳減(jian)排步伐。
2.各國已經簽署削減碳排放的協議
去年關于氣候變(bian)化最(zui)重要的聲明完全出(chu)乎意(yi)料。
在(zai)今年(nian)9月的聯合國大(da)會上,中(zhong)國宣布,中(zhong)國的目標是到2060年(nian)實現碳中(zhong)和(he)。
環保主(zhu)(zhu)義者感到震驚(jing)。減(jian)少碳排放(fang)一直被認為(wei)(wei)是一項昂貴的(de)工作,然而(er),作為(wei)(wei)地球上(shang)污染(ran)最嚴(yan)重的(de)國家——約占世(shi)界排放(fang)總(zong)量的(de)28%(主(zhu)(zhu)要因為(wei)(wei)全球最高的(de)人(ren)口)——卻無條件地做出了這樣的(de)承諾,不(bu)管其他國家是否效(xiao)仿。
這與過去的(de)談判(pan)完全不同,當時每個人都(dou)(dou)擔(dan)心他們可能最終承擔(dan)本(ben)國經濟(ji)脫碳的(de)成本(ben),而其(qi)他國家什么都(dou)(dou)沒(mei)做,卻(que)依(yi)然享受(shou)著自己的(de)勞動成果。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的28%
然而,中國并(bing)不孤單。
2019年(nian)6月,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ge)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凈零排放承諾(nuo)的主要經(jing)濟體。歐盟(meng)也在(zai)2020年(nian)3月效仿。
自那以(yi)后,日本和韓(han)國(guo)加入了(le)聯合國(guo)估計的超(chao)過110個國(guo)家(jia)的行列,為本世紀(ji)中葉設定(ding)了(le)凈零目標。聯合國(guo)表示,這些國(guo)家(jia)加起來占全球排放的65%以(yi)上,占世界(jie)經濟的70%以(yi)上。
隨(sui)著喬·拜登當選美國總統(tong),這個世界上最(zui)大(da)的(de)經濟體(ti)現在重(zhong)新加入了(le)削減碳(tan)排放的(de)大(da)合唱。
這些國(guo)家現在需要(yao)詳(xiang)細說明他們(men)(men)計劃如(ru)何實現他們(men)(men)崇高的新抱負——這將(jiang)是格拉斯哥峰會議程的一個關鍵部分(fen)——但(dan)他們(men)(men)已經(jing)表(biao)示希望實現這一目(mu)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yao)的變化。
3.可再生能源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能源
有一個(ge)很好的理由可(ke)以解(jie)釋(shi)為(wei)什么這(zhe)么多國家現在(zai)都在(zai)說(shuo)他(ta)們計劃(hua)實現凈零碳:可(ke)再生能源成本的崩(beng)潰徹底改變(bian)了脫碳計算。
2020年(nian)10月(yue),政府(fu)間組(zu)織國際能源署(shu)得(de)出結論稱(cheng),目前最(zui)好的太陽(yang)能發(fa)電計劃提供了“歷(li)史上(shang)最(zui)便宜的電力來源”。
在世界上很多地(di)方,可再生能(neng)源(yuan)建設新電站往(wang)往(wang)比化石(shi)燃料發(fa)電更便宜。
如果世界各(ge)國(guo)加大投資在風(feng)能、太陽能和電池(chi)在未來幾年內(nei),價格(ge)可能會進一(yi)步下(xia)跌,因為它們的(de)價格(ge)很便(bian)宜,它將開始關(guan)閉和替換現有的(de)煤炭和天然(ran)氣發電站。
這(zhe)是因為可再生(sheng)能(neng)源的成(cheng)本(ben)符合所(suo)有(you)制造(zao)業的邏輯——你(ni)生(sheng)產(chan)的越多(duo),成(cheng)本(ben)就越低。這(zhe)就像推開一扇(shan)敞(chang)開的門——你(ni)造(zao)的越多(duo),價格(ge)就越便宜。
想想這意味著什么:投(tou)資(zi)者不需要被環保人士脅迫去做正確的(de)事情(qing),他們只(zhi)會跟著錢走。各國政府也知道,通過(guo)在本國經(jing)濟中擴大可(ke)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的(de)規模,通過(guo)使可(ke)再生(sheng)能(neng)源(yuan)在各地變(bian)得(de)更便(bian)宜和更具(ju)競(jing)爭(zheng)力,它們有助于加速全球能(neng)源(yuan)轉型。
4.新冠改變了一切
新冠肺炎(yan)大流(liu)行動搖了我(wo)(wo)們(men)堅不(bu)可摧(cui)的信念,提(ti)醒我(wo)(wo)們(men),我(wo)(wo)們(men)的世界有(you)可能以我(wo)(wo)們(men)無法控(kong)制的方式被顛覆。
它還帶來(lai)了自大蕭條以來(lai)最嚴重(zhong)的經濟沖擊。
作為回(hui)應,各(ge)國政府(fu)正(zheng)在推出刺激計劃,以重振經濟。
好消息是,政府進行這(zhe)類投資的成本很(hen)少。
這創造了一(yi)個前(qian)所未有的機會——用現在很熟(shu)悉的話說——“重建得更好”。
歐盟和(he)喬(qiao)拜登領導(dao)的美(mei)國新政府已(yi)承(cheng)諾進行(xing)數萬(wan)億美(mei)元的綠色(se)投資(zi),以推動(dong)經濟發展,啟動(dong)脫碳進程。
他(ta)們都(dou)表示,希(xi)望(wang)其他(ta)國家也(ye)加入進來,幫助降低全球可再(zai)生(sheng)能源(yuan)的(de)成本。但他(ta)們也(ye)警(jing)告說,除了(le)激勵外(wai),他(ta)們還(huan)計劃揮舞大棒(bang)——對碳(tan)排放過多(duo)的(de)國家征收進口(kou)稅。
其(qi)想(xiang)法是,這可能有助于吸引碳減排落后的國家——如巴西(xi)、俄(e)羅(luo)斯、澳(ao)大利亞和沙特阿(a)拉伯——也加入進(jin)來。
壞消息是,根據(ju)聯合國(guo)(guo)的(de)數據(ju),發達國(guo)(guo)家(jia)在化石燃(ran)料相關(guan)部門的(de)支出(chu)(chu)比(bi)低碳能源高出(chu)(chu)50%。
5.商業也在走向綠色
可再(zai)生能源成本(ben)的下降,以(yi)及公眾要求(qiu)采取(qu)行動(dong)應對氣候變化(hua)的壓力不斷加大(da),也在改變商界(jie)的態度。
這是(shi)有(you)充分(fen)的經濟原因的。為什么要(yao)投資新(xin)油(you)井或煤電站(zhan)(zhan)呢?這些(xie)新(xin)油(you)井或煤電站(zhan)(zhan)在其20-30年(nian)的使用期(qi)限(xian)內還不能收回投資,就會被淘汰。
的確,為什(shen)么他們(men)的投資組(zu)合(he)中會(hui)有碳風險呢?
這種邏(luo)輯已(yi)經在市場上體現出來了。僅在今年,特斯(si)拉飆升的股價(jia)就使(shi)其成為全球市值最(zui)高的汽車公司。
與此同時,埃克森美孚(Exxon)的股價——一度(du)是全球市值最(zui)高的公司——下(xia)跌得如此之深,以至于(yu)被美國主要企業的道(dao)瓊(qiong)斯工業平(ping)均(jun)指數(shu)掃(sao)地出門。
與此同時(shi),促使企(qi)業(ye)將氣候風險納入其財務決(jue)策的運動勢(shi)頭越來越強。
其目的是強制(zhi)要(yao)求企業和(he)投資(zi)者(zhe)表明,他們的活動和(he)投資(zi)正在(zai)采(cai)取必要(yao)步驟(zou),向(xiang)一個凈(jing)零世界過渡(du)。
70家中央銀行已經在為實現這(zhe)一(yi)目標而努(nu)力,將(jiang)這(zhe)些要(yao)求(qiu)納入世(shi)界金融體系將(jiang)是格拉斯哥會(hui)議的一(yi)個(ge)重點(dian)。
這仍然是所(suo)有的挑(tiao)戰。
因(yin)此,我們有(you)充分的理由抱有(you)希望,但這還遠未成(cheng)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