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CSPPLAZA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798查看 | 2014-03-05 12:15: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2014年2月26日,CSPPLAZA在官方微信推出與讀者共建的《光熱微言》短評類欄目,此舉受到了不少熱心讀者的歡迎,更有個別熱心朋友積極參與本欄目共建,奉獻并傳播思想的價值。我們在此對關注我們并熱心參與欄目共建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光熱微(wei)言》是CSPPLAZA推出的專門面向微信受眾的短評類欄目。本欄目由CSPPLAZA與行業人士共建,針對光熱行業熱點問題進行精簡的分析評論,每天通過CSPPLAZA官方微信發布。《光熱微言》的口號是“傳播(bo)思(si)想(xiang),共享價值”!
CSPPLAZA計劃每周對《光(guang)熱微言》的(de)精(jing)彩內(nei)容(rong)進行匯(hui)總,發布于(yu)CSPPLAZA官方網(wang)站,并擇取優秀觀點擇期刊發于(yu)《CSPFOCUS》雜志。下面呈(cheng)現的(de)是(shi)2月(yue)26日~3月(yue)4日《光(guang)熱微言》的(de)一周精(jing)彩內(nei)容(rong):
201401期話題:輿論助光熱發電行業“破冰”
CSPPLAZA于2月18日刊發《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光熱電價政策座談會》一文后,近18家全國各路媒體先后轉載了該報道,并引發多個媒體的后續跟蹤報道。中國能源報于2月24日全面援引CSPPLAZA的上述報道內容發表了《光熱電價政策有望年內出臺》一文,《南方日報》于2月26日援引上述報道內容發表了《光熱電價政策有望年內出臺》一文。據今日18點統計,關于此消息的報道已總計達到50余篇,引發了行業內外的普遍關注。輿論對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發揮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可有效幫助光熱發電行業“破冰”。
【CSPPLAZA 2014年2月26日】
201402期話題:能源局及價格司召開電價座談會預示著什么?
微信號為“黃石”的朋友對此談了幾點看法,1,能源局和價格司能夠在這個時間點,在一起召開這個會議至少說明了政府方面對光熱發電還沒有放棄,還在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雖說沒什么明確的政策信號,但至少在開年之際給了行業朋友們一些希望。2、聽說政府和開發商對電價標準存在較大的差距,政府不愿給過高電價,開發商想盡可能爭取合理的能穩穩地保證盈利的電價。這里面存在一些爭執,這說明行業還需要進一步去給政府做工作。因為現在已經不像前兩年了,開發商提出的電價已經是相對比較理性了,沒有再出現報出幾毛錢電價和幾塊錢電價的雷人事件了,以前總有攪局的企業亂放煙霧彈,迷惑了政府也害了行業。這一點也是個進步。但需要讓政府認識到行業的這些心聲。總的看,有希望,障礙還是比較大。
【黃石 2014年2月27日】
201403期話題:光熱電站作為電網調峰電源在中國是否有市場?
微信號為“Fudi”的微友給我們發來了他的簡單看法,“一個是上網側現在我國還沒有峰谷電價機制,光熱電站做調峰電源的電價怎么確定是個問題,這個問題微信上今天發的文章也提到了。現在的調峰電源如抽水蓄能電站都是國家投資的,而且都有財政補貼;二是調峰電源的分布問題,我國光熱電站建也建在西部地區,而那里沒有什么用電高峰期,電網可能也不需要調峰。真正需要調峰的地區是內陸地區,而這里又不能搞光熱發電。這就涉及到區域電網之間的協調問題,可能會因此產生一些麻煩。所以這個市場目前可能不太好做。談這兩點粗淺看法,大家多多指教。”
【Fudi 2014年2月28日】
201404期話題:光伏+儲電的LCOE如果在未來降至光熱+儲熱的LCOE之下,光熱發電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微信號為“黃石”的微友對此認為:這個(ge)問題是一個(ge)應該關注的(de)問題。儲電(dian)技(ji)術(shu)現在進步很快,成本預計在未來(lai)某一天與(yu)(yu)當(dang)前熔鹽儲熱(re)的(de)度(du)電(dian)存儲成本相抗衡是有可(ke)能的(de)。光伏(fu)+儲電(dian)的(de)電(dian)力品(pin)質(zhi)與(yu)(yu)儲熱(re)型光熱(re)電(dian)站的(de)電(dian)力品(pin)質(zhi)是否可(ke)以(yi)劃等號,我對這個(ge)問題還不太確定。如果可(ke)以(yi)的(de)話,理論(lun)上來(lai)講,更低成本的(de)技(ji)術(shu)肯定更有生存空間。
但儲電技術如果采用化學儲能方式如蓄電池,其壽命問題應該無法與光熱熔鹽儲熱的壽命相提并論,可能3年就得換一次電池,如果這樣計算整個光伏電站壽命周期的成本,光伏+儲電想在LCOE成本上取勝可能還不太現實。當然現在有一些新的儲電技術,其壽命可能有所差異。
再一個問題是,化學儲電必然面臨高污染問題,如鋰電池、鉛酸電池等多種化學蓄電方式都是如此。但這個問題在中國一直也不算個問題,政府一味發展經濟哪里去管什么污染不污染呢!
如果光伏+儲電獲得政府補貼支持,也應該給予儲熱型光熱發電這種支持。這可以歸為對可調新能源電力的補貼范圍。
總的來看,光熱發電當前以可調電力來衡量,其LCOE是遠低于光伏+儲電的。政府也應該更多地從這個角度衡量光熱的價值給予補貼,而不僅僅是把光熱單純地作為一種電能來衡量。
【黃石 2014年3月3日】
201405期話題:中國應當從印度光熱發電產業發展中汲取什么教訓?
微信號(hao)為“黃石”的微友對此認為:印(yin)度與中國(guo)的(de)光(guang)熱(re)發(fa)電(dian)產(chan)業有不少(shao)相(xiang)似之處。1、環境(jing)方(fang)面,兩(liang)國(guo)的(de)太陽(yang)能輻(fu)照(zhao)資源大(da)體相(xiang)當;2、國(guo)情(qing)方(fang)面,兩(liang)國(guo)均為人口數量(liang)眾多的(de)發(fa)展中大(da)國(guo),對可(ke)再生能源電(dian)力的(de)需求旺盛;3、技術(shu)方(fang)面,兩(liang)國(guo)的(de)光(guang)熱(re)發(fa)電(dian)技術(shu)均處積累期。
印度對光熱發電項目的開發比中國激進很多。在技術積累尚未完成的情況下,JNNSM一階段就發布了7個項目,總裝機470MW。印度政府原規定在2013年5月10日前投運所有項目,后延期10個月至2014年3月底。但截至今日,大多數項目仍未投運。
其原因歸結為三點:一是印度通過反向競標機制招標項目,造成項目的中標電價過低,國際成熟項目開發商理性退出競爭,本土企業拿到項目卻無技術能力開發;二是印度欠缺實際的DNI輻照數據,衛星數據與實際數據偏離較大,造成項目實際建設與設計方案難以吻合;三是印度高估了其本土化制造能力,大量設備依靠進口,實際開發成本高出預想。
我國的鄂爾多斯50MW項目可以看作是類似于印度的一個極端案例。低價中標后拿到手里才發現根本不具備可行性。印度七大項目的平均中標電價為0.21美元/kWh,比鄂爾多斯項目的可行性要高出不少。
總的來看,中國應當從中汲取的教訓是:1、徹底放棄唯低價中標的項目招標機制,更多地從技術經濟可行性出發;2、通過設立測光站完善DNI實際輻照資源,避免資源數據不實造成項目建設延誤;3、更大程度地開放以接納海外廠商的進入,走先合作再自主的發展路線。
【黃(huang)石 2014年3月(yue)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