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 0評論 | 4976查看 | 2016-09-07 15:36:00
9月1日,國(guo)(guo)家發展(zhan)改革(ge)委下(xia)發《關(guan)于(yu)太(tai)(tai)陽能(neng)(neng)熱發電(dian)標(biao)(biao)桿上(shang)網電(dian)價(jia)政策的(de)通(tong)知》,核(he)定太(tai)(tai)陽能(neng)(neng)熱發電(dian)標(biao)(biao)桿上(shang)網電(dian)價(jia)為每千瓦時1.15元,并明(ming)確(que)上(shang)述電(dian)價(jia)僅適用于(yu)國(guo)(guo)家能(neng)(neng)源局2016年(nian)組織實施的(de)示范(fan)項目(mu)。同(tong)時鼓勵地方政府相(xiang)關(guan)部門(men)對太(tai)(tai)陽能(neng)(neng)熱發電(dian)企業采取稅(shui)費減免、財政補貼、綠色信貸、土地優惠等措施。這意(yi)味著(zhu),自去(qu)年(nian)9月國(guo)(guo)家能(neng)(neng)源局下(xia)發開(kai)發光熱電(dian)站示范(fan)項目(mu)的(de)通(tong)知以來(lai),業界等待1年(nian)之久的(de)示范(fan)電(dian)價(jia)終于(yu)出爐。
光熱發電是光伏之外的太陽能利用又一重要技術領域,同等裝機規模下,無論是發電效率還是電源的穩定性都遠勝光伏。我國從“七五”時期便一直支持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在專利數、論文數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和光伏產業的高速增長大相徑庭,受制于政策環境、成本等問題,光熱產業遲遲未能啟動。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我國安排了1吉瓦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但自2010年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北京延慶動工以來,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熱裝機規模僅為18兆瓦,僅相當于4臺4兆瓦風力發電機的裝機容量,甚至趕不上我國一個大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規模。而據CSPPLAZA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全球建成光熱發電裝機容量約4940.1兆瓦,比2014年增加9.3%,其中,西班牙裝機總量近2400兆瓦,美國約1900兆瓦,兩者合計占全球裝機總容量的90%。
“光熱電站前期投資是光伏電站的3至4倍,只有定下一個合理的電價,企業才敢放開手腳干。”天津濱海光熱發電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堅健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技術、產能問題都好解決,企業都在等待電價的落地。
2015年11月,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全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現場比價會,意味著光熱發電終于迎來了轉機。此次示范電價出臺,鼓舞了產業信心。華泰證券首席研究員弓永峰認為,這意味著光熱發電第一批示范項目在年內得到批復的可能性極大,示范項目的批復與開工建設,有望帶動國內太陽能熱發電企業快速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光伏標桿電價政策出臺后,當年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同比增長超過700%。由此推測,處在類似發展階段的光熱行業,或將迎來爆發期。根據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光熱發電裝機目標總量將不低于5吉瓦,按此估算,市場規模最少將達到1500億元。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制定全國統一的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對一定的裝機規模進行價格支持,引導企業采用先進技術、開發優質光熱資源,既有利于對光熱發電產業的經濟性進行探索和試驗,支持友好型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也有利于防止相關產業依賴高額補貼盲目擴張,盡可能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提高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
該負責人還透露:“2019年以后,國家將根據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狀況、發電成本降低情況,適時完善太陽能熱發電價格政策,逐步降低新建太陽能熱發電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