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Alice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5516查看 | 2014-08-25 20:47: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中國光熱發電投融資峰會暨CSPPLAZA年會于2014年8月23日~24日在京隆重舉辦,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致開幕辭,魏昭峰(feng)在(zai)致辭中強調(diao),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清潔發展最大的替代能源。
魏昭峰表示,當前我國能源電力工業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用(yong)電(dian)(dian)總(zong)量(liang)(liang)高。截至2014年6月底(di)(di),全國6000千(qian)(qian)瓦(wa)及以上(shang)電(dian)(dian)廠裝機容(rong)量(liang)(liang)12.57億(yi)(yi)千(qian)(qian)瓦(wa)。居(ju)世界第一。其(qi)中:水(shui)電(dian)(dian)2.57億(yi)(yi)千(qian)(qian)瓦(wa),占(zhan)(zhan)比20.4%;火電(dian)(dian)8.81億(yi)(yi)千(qian)(qian)瓦(wa),占(zhan)(zhan)比70.1%;核電(dian)(dian)0.18億(yi)(yi)千(qian)(qian)瓦(wa);可(ke)再生能源1.01億(yi)(yi)千(qian)(qian)瓦(wa)(風電(dian)(dian)8275萬(wan)(wan)千(qian)(qian)瓦(wa),光伏1814萬(wan)(wan)千(qian)(qian)瓦(wa)),是(shi)這幾年增(zeng)長最(zui)快的(de)能源品種。全社會用(yong)電(dian)(dian)量(liang)(liang)在2012年就達到世界第一。預計2014年底(di)(di),全社會用(yong)電(dian)(dian)量(liang)(liang)會達到5.64萬(wan)(wan)億(yi)(yi)千(qian)(qian)瓦(wa)時,年增(zeng)長約6%。
2、化石能源比重高。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以化石能源為主的電力供應格局短時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特別是煤炭消費的比重高達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個百分點。發電量中煤電比例為75%,高出世界水平2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僅為9.8%。要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圖:魏昭峰副理(li)事(shi)長致辭(ci)
3、用電人均指標低、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國用電總量很高,但人均指標與主要發達國家仍有明顯差距,有資料顯示:我國人均用電量是美國的27.7%;日本的44%;法國的47.7%;俄羅斯的57.3%,有較大發展空間,用能總量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較低:2013年我國萬元GDP能耗為0.737噸標準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同期美國的2.3倍、日本的3.8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因此,對于我國來說,最緊迫、最實際的任務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
4、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矛盾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能源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能源電力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有資料表明,在我國人口密集的東中部地區,環境污染呈現不斷惡化趨勢。2013年以來,我國東中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2014年春節前后京津冀地區出現了嚴重的霧霾現象,波及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約143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達81萬平方公里。嚴重影響了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全面治理環境污染迫在眉睫。
魏昭峰認為,光熱發(fa)(fa)電(dian)(dian)是新(xin)興的(de)(de)(de)(de)可(ke)再生能源(yuan)技(ji)(ji)術(shu),近年來已(yi)經成為國際能源(yuan)新(xin)的(de)(de)(de)(de)熱點(dian)領域。國家也(ye)非常重(zhong)(zhong)視(shi)光熱發(fa)(fa)電(dian)(dian)技(ji)(ji)術(shu)與產業(ye)的(de)(de)(de)(de)發(fa)(fa)展(zhan)(zhan)(zhan),將其作為未來替代(dai)能源(yuan)的(de)(de)(de)(de)重(zhong)(zhong)要組(zu)成部(bu)分。但重(zhong)(zhong)視(shi)的(de)(de)(de)(de)程度和緊迫感(gan)不夠。在(zai)出臺的(de)(de)(de)(de)《太陽能發(fa)(fa)電(dian)(dian)科技(ji)(ji)十二五專項規劃(hua)》中(zhong),對(dui)目(mu)前光熱發(fa)(fa)電(dian)(dian)技(ji)(ji)術(shu)創新(xin)突(tu)破、快速發(fa)(fa)展(zhan)(zhan)(zhan)的(de)(de)(de)(de)形勢估(gu)計不足,顯(xian)得比較保守。在(zai)最近披(pi)露的(de)(de)(de)(de)能源(yuan)規劃(hua)中(zhong),對(dui)光熱發(fa)(fa)電(dian)(dian)的(de)(de)(de)(de)提(ti)法是“穩(wen)步發(fa)(fa)展(zhan)(zhan)(zhan)”、“建(jian)設示范電(dian)(dian)站”,且沒有(you)(you)量的(de)(de)(de)(de)概(gai)念,也(ye)談不上產業(ye)方面的(de)(de)(de)(de)發(fa)(fa)展(zhan)(zhan)(zhan)規劃(hua)。目(mu)前,據(ju)我個人的(de)(de)(de)(de)了(le)解,我國有(you)(you)些企業(ye)研發(fa)(fa)的(de)(de)(de)(de)光熱發(fa)(fa)電(dian)(dian)技(ji)(ji)術(shu)已(yi)取(qu)(qu)得重(zhong)(zhong)大(da)進展(zhan)(zhan)(zhan),自主研發(fa)(fa)并掌握(wo)了(le)光熱電(dian)(dian)站核心關鍵技(ji)(ji)術(shu)和裝備制造技(ji)(ji)術(shu),在(zai)光熱發(fa)(fa)電(dian)(dian)的(de)(de)(de)(de)系(xi)統集(ji)成、設備的(de)(de)(de)(de)國產化方面取(qu)(qu)得了(le)較大(da)突(tu)破,經濟上具有(you)(you)較強的(de)(de)(de)(de)競(jing)爭(zheng)力,且已(yi)經建(jian)成了(le)穩(wen)定(ding)運(yun)行的(de)(de)(de)(de)試驗項目(mu)。
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和國產化光熱發電裝備對我國的能源安全、結構調整、減少霧霾、改善保護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為我國未來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太陽能光熱發電以其與電網匹配性好、光電轉化率高、連續穩定發電和調峰發電的能力較強、發電設備生產過程綠色、環保,不產生任何有毒物質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光熱發電不僅可以解決光伏發電的間歇性缺點,提供基礎電力支撐,還有巨大的成本降低潛力。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清潔發展最大的替代能源。
(二)有利于改善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霧霾污染。光熱電站運行過程不存在污染物排放,可直接替代化石燃料,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治理空氣污染起到重要作用。光熱電站建成后,可減少地表土壤所接收到的輻照量,減緩地表風速,降低地表水分蒸發量,有利于植被生長,改善生態環境。
(三)有利于推動風電、光伏發電良性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是這幾年政府大支持下快速發展的可再生能源。但有明顯的缺陷:出力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特征,難以存儲,電力系統消納較為困難。沒有先進的儲能設施相配套,難以成為主力能源。光熱發電通過成本相對低廉的儲熱裝置,是電力系統友好型電源,既可以承擔基荷,也具備較為靈活的調峰能力,可作為未來電網的主力電源。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配套建設,能夠顯著緩解光伏和風電的出力波動,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減少棄風、棄光矛盾。因此,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產業,與光伏發電、風電共同組成清潔能源發電系統,可大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確立其主力能源的地位。
(四)拉動國內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光熱電站使用的材料和設備,都屬于國內產能過剩的傳統原材料及其制造業領域。例如鋼材、玻璃、混凝土等,可緩解國內相關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特別是可以增加雇用大量的普通生產制造、建設施工人員,還可以推動汽輪機、發電機等我國傳統優勢產業能力提升,同時造就光熱發電系統集成、運行控制等新興產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因此,光熱發電既是一種清潔能源供應方案,更可以增加就業、拉動傳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五)增強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標準規則制定權。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熱示范電站,制定相關標準和規程、規范,形成技術體系后規模化發展,可以帶動光熱發電裝備產業化、規模化,進一步降低設備造價和發電成本。還可以走出去,增強我國光熱技術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魏昭峰最后強調稱,”要大力開展光熱發電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是實現光熱能源發電技術提升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大技術創新,要以于國產化與自主知識產權為基礎,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協同攻關,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程、規范,技術體系。加強管理創新,希望政府主管部門,統籌開展清潔能源發電領域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超前部署、產業帶動、產學研相結合,示范工程推廣。構建高效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強創新隊伍建設,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突破制約創新活力的各種束縛,增強光熱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光熱(re)發電投(tou)融(rong)資峰(feng)會(hui)暨CSPPLAZA年會(hui)2014由CSPPLAZA主(zhu)辦,中海陽(yang)能源集團股份有(you)限公司聯(lian)合主(zhu)辦,總計260余名來(lai)自政(zheng)府、投(tou)資、企業(ye)各界(jie)的嘉賓與會(hui),峰(feng)會(hui)成效顯著,對(dui)資本各界(jie)更(geng)多(duo)地參與促進(jin)光熱(re)發電產(chan)業(ye)發展起到(dao)了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