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 0評論 | 5683查看 | 2014-05-15 11:58:00
經過十年努力,我國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交直流設備國產化率均超過90%,在國際市場打破了跨國公司的長期壟斷。
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消息,仿佛一石激起千層浪,令資本市場歡騰一片。5月14日,兩市特高壓概念股普漲。
還不止如此,近日廣為流傳的一份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制定的電網投資方案顯示,除上述線路外,我國還即將批準建設12條貫穿中國東西部的輸電通道,涉及投資總額超2000億元。
多年來,圍繞特高壓建設,業界始終爭論不斷,而今,持續加劇的霧霾治理、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壓力,令我國下定決心,力求通過特高壓輸電,優化配置資源,減少能源的浪費,減少通道建設的壓力,同時也(ye)減少其他(ta)的一(yi)些(xie)能(neng)源,比如(ru)像(xiang)石油等能(neng)源的消耗。
5月14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忠瑚介紹,“為解決我國資源分配不均,減少火電等對我國電力主要消費地區的環境污染,增強輸變電能力是必經之路。與此同時,超高壓、特高壓對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neng)源應用發展,也將起(qi)到促進作用”。
不能只看一次性投入
事實上,隨著特高壓先后納入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綱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等,發展特高壓已獲得廣泛認同。
據了解,這次國家能源局規劃建設的12條跨區送電通道中,包括國家電網公司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分別是錫盟—山東、榆橫—山東、淮南—南京—上海、蒙西—天津4條1000千伏交(jiao)流(liu)特(te)高(gao)壓線(xian)路(lu),以(yi)及內(nei)蒙古上(shang)海(hai)廟—山東、錫(xi)盟—江(jiang)蘇(su)、寧東—浙江(jiang)、山西—江(jiang)蘇(su)4條±800千伏特(te)高(gao)壓直(zhi)流(liu)線(xian)路(lu),未來對能源資源優(you)化配置、治理霧(wu)霾都(dou)將發(fa)揮重要作(zuo)用。
除此以外,多年來支持和反對特高壓的正反雙方爭論點之一,便是其經濟性及安全隱患。對此,吳忠瑚向記者表示,“特高壓的輸電成本肯定是高的,但我們不能僅僅看一次性投入,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kuang),計算度電(dian)成本。同事,其(qi)輸(shu)電(dian)容量大、距離(li)遠、效率高、損耗低、占地少的優(you)勢,也應充分考慮”。
目前,我國已投運的“兩交三直”特高壓工程均長期安全運行,累計送電超過1600億千瓦時。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5年來,實現了雙向、全電壓、大容量輸電,經受了雷雨、大風、高(gao)溫、嚴(yan)寒等惡劣天氣考驗,至今年3月份累計輸(shu)電量超583億千瓦時,成為我國(guo)南北方向(xiang)重(zhong)要的能(neng)源輸(shu)送通道。向(xiang)家壩—上海(hai)、錦屏(ping)—蘇南、哈密南—鄭州(zhou)3條特高(gao)壓直流(liu)工程,將四川、新(xin)疆自(zi)治區(qu)等(deng)地的水電、火(huo)電、風電等(deng)大規模輸送(song)(song)到東中(zhong)部負荷中(zhong)心,至今年3月底累(lei)計(ji)送(song)(song)電940億千(qian)瓦時,在清潔能源開(kai)發(fa)利用方(fang)面發(fa)揮(hui)了不可(ke)替(ti)代的作用。
可以看到,特高壓經過了科學嚴密的論證。曾有媒體介紹,多年來,就特高壓,國網公司聯合10多個行業組織和咨詢機構、8所高等院校、100多家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單位,組織院士30多人,教授和(he)工程技(ji)術人員3000多人,召開300多次重要(yao)專(zhuan)題論(lun)證會,深入論(lun)證了特(te)高(gao)壓電網的安全性(xing)、經(jing)濟性(xing)、可行性(xing)。國家(jia)發改委(wei)、能源(yuan)局(ju)組織多次大規(gui)模論(lun)證和(he)研(yan)討,分別委(wei)托(tuo)中(zhong)國工程院、中(zhong)國科學院、電監會、中(zhong)電聯、中(zhong)機聯5家單位(wei)進行(xing)了獨立論證,均明確提出支(zhi)持(chi)意見。
我國全面掌握特高壓核心技術
技術方面,吳忠瑚堅信,中國特高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經過十年努力,我國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特高壓交直流設備國產化率均超過90%,在國際市場打破了跨國公司的長期壟斷。特高壓交流電壓成為國際標準,直流工程已實現“走出去”,國際電工(gong)委(wei)員會(hui)(IEC)有4個專委(wei)會(hui)秘書處(chu)設在國(guo)(guo)網公司,顯著提(ti)升了我國(guo)(guo)在世界(jie)電網標準領(ling)域的話語權和影(ying)響力。
以我國特高壓的開山之作,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例,它由我國自主研究、設計、建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工程于2006年8月奠基,2009年1月6日22時,晉東南-南陽(yang)-荊門1000千伏特高(gao)(gao)壓交流試驗(yan)示范工(gong)程(cheng)順利通(tong)過168小時試運行考核,正(zheng)式投入運行。這標志著我(wo)國在特高(gao)(gao)壓輸變電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shang)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如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則是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電壓等級最高的直流輸電工程,其輸送能力達到700萬千瓦級,每年可向上海輸送350億千(qian)瓦時清潔水(shui)電,相當(dang)于上海全年(nian)用電量的30%。
公開資料顯示,多年來,國網公司累計申報特高壓專利679項,已獲授權379項;建成了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直流試驗基地、高海拔試驗基地、工程力學試驗基地和大電網仿真、直流成套設計研發中心,形成了功能(neng)齊全、綜合指標居世(shi)界領先水(shui)平(ping)的大電網(wang)實驗研(yan)究體系(xi);我國(guo)已掌握特(te)高(gao)壓(ya)設備制造(zao)的核心技術(shu),成功研(yan)制出代表世(shi)界最高(gao)水(shui)平(ping)的特(te)高(gao)壓(ya)交流(liu)全套設備和直流(liu)關(guan)鍵設備,創(chuang)造(zao)了一批世(shi)界紀錄,形(xing)成批量生產能力,推動了我(wo)國電工(gong)裝備制造(zao)業邁(mai)入國際(ji)先進行(xing)列。
同時,特高壓技術從試驗走向成熟應用,推動著標準化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目前,已發布特高壓交流國家標準16項(修訂1項)、行業標準1項、企業標準73項,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獲得“國家重大工(gong)程標準(zhun)化示(shi)范(fan)”稱號。不(bu)久前(qian),“特高(gao)壓交流輸電(dian)關鍵技術、成(cheng)套(tao)設備(bei)及(ji)工(gong)程應(ying)用”榮獲國家科(ke)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